果洛市
登录/注册
教师 学生 课件 资讯
热线:400-608-0573
长按上图二维码添加本地客服微信

 文章内容
被吼大的孩子,都有7个致命的性格缺陷(附管理情绪的有效方法)


心理学家苏珊·福沃德博士说过:
 
“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,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,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。”
 
父母经常性的吼叫式教育,孩子小时候经常受惊吓,长大了性格上就会出现各种问题。
 
另外,经常性地大声吼叫,会让亲子关系越来越差。
 
被父母吼大的孩子,常常感受不到父母的温柔和爱,甚至充满不易被发现的紧张和焦虑,这会让你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。
 
而且孩子的情况可能越来越糟糕。
 
面对你的大吼大叫,孩子的反应无非三种:顺从、反抗、当耳旁风,声音越大,孩子注意力越无法集中。
 
所以,“你对孩子一吼,你就输了”,这里说的“输”,并不是说要家长和孩子争输赢,而是说在教育的路上输了方法。
 
教育的最高境界,是点燃孩子内在的力量。
 
如何不靠吼叫,就能让孩子内驱力爆棚?
 
 
什么情况下你会对孩子“吼叫”?
 
一般情况下,情绪的引发分别有“内部触发器”和“外部触发器”。
 
所谓内部触发器,比如:今天我自己的状态不好,我感觉不舒服等等由自身产生的原因。
 
而外部触发器,比如:孩子们很淘气,在玩的时候起了争执,进而触发了我们的情绪,因为我不接受孩子在家太吵闹等等这种由外部环境产生的原因。
 
回想一下我们自己对孩子发脾气的场景,都是发生在什么时候呢?大概有三类:
 
1. 被孩子惹恼了
 
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类了。比如,你跟孩子说好了回家先做作业,可是孩子回到家里想先玩一会儿。
 
然后你就会开始催,催了几次如果孩子没反应,可能就开始炸了:“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呢?说好了回家先做作业的,怎么还不开始?赶紧给我去写!”
 
这种因为催促而引发的吼叫,在起床、上学、吃饭、写作业、睡觉等场景下经常出现,可以说能贯穿一整天。
 
2. 自己本来就感觉很糟,迁怒于人
 
第二类情况是自己本来就感觉很糟,可能是心理上的,也可能是身体上的。
 
心理学上有个“踢猫效应”,说的是坏情绪的传染,坏情绪会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,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个角色,成为最终的受害者。
 
比如,你今天在单位里因为某个项目不顺利,被领导狠狠批了一通(领导可能早上发生了什么事心情不好,批得特别狠),你下班回到家,看见孩子在看电视,瞬间就爆发了:“你怎么在看电视呀!作业做完了吗?”(开始无尽地唠叨+责骂)
 
还有一种情况是,你自己身体上本来就有些状况,可能比较累或者压力比较大,也会容易发脾气。
 
3. 习惯性“吼叫”,也就是代代相传的“吼叫”
 
长期以来形成了用“吼叫”作为交流的方式,认为对孩子就是要这样说话的,曾经父母也是这样养育自己的。
 
这样的父母,会把吼叫当成一种习惯,孩子也会很快“适应”这种方式。对他们来说,吼叫就像家常便饭一般。
 
 
 
 
“吼叫式”教育,摧毁孩子一生
 
在我们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上,相信每一个家长都少不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,对孩子产生“吼叫”。
 
而这种“吼叫”是否应当存在,它又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呢?
 
1. 孩子易变懦弱,遇事习惯逃避,胆小怕事
 
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习得性无助的理论,意思就是遭受多次失败或者打击后,心理上易出现绝望和无奈的状态。
 
比如,被吼大的孩子非常敏感,慢慢变得懦弱,遇到冲突就喜欢逃避。
 
2. 情绪不稳定,像父母一样没有耐心、脾气急躁、爱大吼大叫
 
父母是孩子的榜样,孩子是父母的镜子,父母的行为长期下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,父母怎么做,孩子就会跟着怎么学。
 
当遇到问题时,孩子也会易怒暴躁,容易发脾气,也会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。
 
久而久之,孩子就会养成暴躁的性格,随着年龄增长,也会对你、对他人大吼大叫,更甚者会动手。
 
3. 习惯讨好别人,易形成讨好型人格
 
经常被父母吼骂的孩子,他们的内心很恐惧,为了不再被吼骂,孩子变得谨小慎微,也会委曲求全讨好父母。
 
孩子会顾及所有人的看法和感受,别人永远比自己重要,长此以往,孩子出现讨好型人格。
 
这样的孩子,会在社交活动中过于在意别人感受而忽略了自己感受,遇到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,也不懂拒绝,为了迁就别人而辛苦自己。
 
相信大家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别人左右。
 
 
 
4. 习惯撒谎
 
小时候没有力量对抗,面对强势暴躁的大人,孩子唯一的选择就是撒谎,以免受到惩罚,久而久之养出了一个爱撒谎的孩子。
 
5. 内向自卑,感觉自己什么也做不好、不自信
 
开心才能开智,大人强势和粗暴,孩子的能量就被压制得出不来,不喜欢发表自己的看法,也不愿做决定,而是会把自己封闭起来,这样会让他感觉很安全。
 
久而久之,孩子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,找不到自己的价值。
 
6. 必定叛逆
 
小时候没有力量去抗衡大人,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,特别是有自己想法、比较好强的这类孩子,小时候压得越厉害,长大反弹得就越厉害。
 
等他长大了有力量了,尤其到了青春期,就一定会跟你反抗。久而久之,就养出了叛逆的孩子。
 
7. 不懂得拒绝别人,没有主见
 
父母经常对孩子发脾气,长期受压迫的孩子,别人要求他做事时,即使对方要求很过分他也会硬着头皮完成,因为听话是他从小刻在骨子里的认知。
 
对父母强制的无条件的顺从,不仅会让孩子丧失自主性,做事没主见,还会让他性格变得软弱。
 
 
 
 
7个情绪管理的有效方法
帮你戒吼戒躁
 
1. 接纳自己的情绪,了解吼叫后果
 
首先,父母要接纳自己吼叫的行为和因此产生的愧疚情绪。你不是孤军奋战,所有父母都在面对吼叫问题。
 
但是,如果你从现在开始改变,你就会比其他父母变得更好,也比吼叫的父母更早过上幸福的生活。
 
学会对自己友善,你就能更加友善地对待孩子。
 
其次,父母一定要了解吼叫带来的严重后果。
 
对于父母,吼叫会让自己情绪变坏,进而导致工作和生活秩序混乱,甚至影响工作和生活的状态与质量。
 
对于孩子,吼叫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、叛逆、学习成绩差、孩子会效仿父母用吼叫解决问题等。
 
长期下去就会有上面讲的7个不良性格和不良行为的产生。
 
当孩子总是出现行为问题,父母一定要先检查和自省自己的行为,是否存在吼叫、虐待孩子等各种行为。
 
想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,先从父母改变行为开始。
 
父母的坏行为就是孩子问题的根源。父母的好行为是孩子成长的指南针。
 
2. 寻找“情绪源”
 
情绪有“无形”的传染性,每一种情绪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原因。
 
如果没有把情绪源给找到并解决的话,这种不好的情绪会带动和影响我们所有的事情。
 
当发现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,我们要学会回顾: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;当不好的情绪来临时,要找到这个根源,而不是任由情绪发生。
 
3. “吼叫”前先倾听
 
遇到孩子犯错时,最好的办法是倾听,倾听是亲子沟通中最重要的钥匙。
 
学会倾听的父母更能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,去了解事情经过和找出处理方法,而不是一通吼叫。
 
虽然吼叫阻止了当下的错误,却无法避免孩子下次犯同样的错误。
 
倾听孩子说明事情经过,通过沟通引导孩子主动认识自己的错误,才是引导孩子改正自我的正确方式。
 
 
 
4. 学会“换位思考”
 
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应该学会有同理心,理解他人。
 
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,也要教导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,看到自己的错误对他人带来的影响有多不好。
 
比如孩子常常不理人,家长可以试着用同样方式对孩子,在孩子情绪爆发后,和孩子好好说明,当孩子理解了他人的情绪,才会知道应该如何纠正自己的行为,年龄小的孩子则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。
 
5. 试试不吼不叫ABCDE法则
 
有理不在声高,不吼不叫也能教育好孩子。
 
①自问
 
问自己:
 
“为什么要发脾气?”
 
“这件事值不值得用发脾气来解决?”
 
“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方式解决呢?”
 
在这些自问的过程中,你的情绪也会慢慢平静下来。
 
②呼吸
 
生气时,大脑的某个特定区域会释放化学信号,然后这些信号通过神经系统刺激内分泌系统分泌某些种激素,比如肾上腺素。
 
每当意识到自己声调高了,想冲孩子发火的时候,赶紧深呼吸几个来回。
 
通过深呼吸,你会发现心情不知不觉中平复了很多。
 
③平静自我,给自己找个“暂停角”
 
在前两个步骤的基础上,努力平静自己,当然不要过于压制自己的情绪,否则会得到“火山爆发”的结果。
 
积极的暂停:当你感觉自己要吼叫时,先离开现场,做个积极的暂停,看见自己的情绪,并接纳它,先让我们冷静下来,感觉好起来。
 
也可通过刷刷手机,听听歌放松下心情。
 
甚至可以做做家务活,通过运动释放负面情绪,或者看一下搞笑的视频来转移注意力。
 
创建积极暂停区:在家里给自己找个冷静角,也可以给孩子做一个,地方不用太大,可以是很小的角落,但可以让你平静下来。
 
④确定孩子的需求
 
明白孩子需要什么,他们为什么会表现出“叛逆”的行为,以及自己的方法是否真的适合孩子未来的发展。
 
我们一门心思要给的教育方式,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,这点我们要搞清楚。
 
知道孩子的需求,是教育的先决条件。
 
⑤同理心
 
站在孩子的立场上,想象和感受被吼叫的心理,相信很多家长小时候也都有被误解、被吼叫的经历,想想那时候的我们,多么的孤单和无助……
 
所以,吼叫孩子之前,尝试着站在孩子的立场上,去感受他的感受、去理解他的行为。
 
 
 
6. 通过学习,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
 
当一个人内在很充盈的时候,就很少会在心中燃起“愤怒”之火,就不太会发脾气。
 
哪怕你想要发脾气的时候,也很容易觉察到自己。
 
然后做个积极的暂停,在自己的“暂停角”,很快感觉就平静下来了。
 
7. 试试“低声教育”
 
常言道:有理不在声高。
 
教育孩子也是一样,想让孩子接受你的意见,就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,学会降低音调和孩子沟通。
 
最后我想说,妈妈们先学会照顾好自己,让自己感觉好,才能做得好,才有能力照顾好孩子和家人。
 
努力做到鼓励、表扬、肯定的次数,大于打骂、吼叫的次数。
 
如果伤害了孩子,一定要懂得表达爱、会沟通,及时修复情感。

©2024| 关于我们| 课件下载| 联系方式
赣ICP备17010457号